尿素易溶于水,在20℃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,水溶液呈中性反应。尿素产品有两种。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,吸湿性强,吸湿后结块,吸湿速度比颗粒尿素快12倍。[1]粒状尿素为粒径1~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,外观光洁,吸湿性有明显改善。20℃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%,但30℃时,临界吸湿点降至,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。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,其吸湿性极大下降。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,属中性su效肥料,也可用于生产多种复合肥料。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,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。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。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,又称双缩脲,对作物有抑止作用。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。缩二脲含量超过1%时,不能做种肥,苗肥和叶面肥,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。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,不能被土壤吸附,应防止随水流失;南平农业尿素厂
聚氨酸尿素是指添有用生物合成的聚谷氨酸聚合物(分子量在80万-130万)而构成的尿素。聚氨酸能起到离子泵作用,提升离子养分与根系的亲和力,提高养分吸收和运转速率;可使作物产量增加7%-30%;能有效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(N提高24%-32%);可降低肥料投入(减少氮投入15%-20%);产品对人、畜、植物无0,符合绿色农业生产的要求,聚氨酸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真正可以起到一斤顶两斤来用。聚氨酸尿素是新一代、高效肥料。聚氨酸增效型复合肥料内含聚氨酸活性物,相对常规复混(合)肥料具有抗旱、保水、养分利用率高等特点。南平农业尿素厂在味精生产过程中也用尿素作为发酵菌的氮源。
饲料添加剂:人类粮食资源与蛋白质的短缺,也造成饲料工业一大难题。业者积极寻找蛋白质的新来源,并扩及蛋白质以外的氮来源,例如含氮量高的尿素。1897年,Waesk等人提出反刍动物能转化非蛋白质氮为菌体蛋白质的想法。1949年,C.J.Watson等人喂食绵羊含有N15标记的尿素胶囊,4天后在绵羊血液、肝脏、肾脏中检验出含有N15的蛋白质。这证实了反刍动物可以利用非蛋白质氮。同年J.K.Looli等人以尿素当作氮源喂食绵羊,发现绵羊能够正氮平衡,表明绵羊瘤胃里的微生物能利用尿素合成其生长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。自此,尿素及尿素化合物成为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了。
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。由此,证明了活力论的错误,实际上开辟了有机化学(活力论认为无机物与有机物有根本性差异,所以无机物无法变成有机物,有机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细胞在一种特殊的力量——生命力的作用下产生,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。哺乳动物、两栖动物和一些鱼的尿中含有尿素;鸟和爬行动物排放的是尿酸,因为其氮代谢过程使用的水量比较少)。可与酸作用生成盐。有水解作用。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,生成缩二脲、缩三脲和三聚氰酸。加热至160℃分解,产生氨气同时变为异氰酸。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,所以取名尿素。尿素含氮(N)46%,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比较高的。尿素在酸、碱、酶作用下(酸、碱需加热)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。1773年,伊莱尔·罗埃尔(HilaireRouelle)发现尿素。
多肽尿素:多肽尿素是在尿素形成过程中,在尿液中加入金属蛋白酶,经蒸发器浓缩造粒而成。酶是生物发育成长不可缺少的催化剂,因为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所有化学反应,几乎都是在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下完成的。多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。肽键是氨基酸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连接方式,肽键金属离子化合而成的金属蛋白酶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,酶鲜明地体现了生物的识别、催化、调节等功能,可激化化肥,促进化肥分子活跃。金属蛋白酶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,因此可节省植物在转化微量元素中所需要的“体能”,极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。经试验,施用多肽尿素,植物一般可提前5-15d成熟(玉米提前5d左右,棉花提前7-10d)。在制革、颜料等生产过程中,尿素也常被应用。南平农业尿素厂
尿素易保存,使用方便,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,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。南平农业尿素厂
实验室应用:尿素能非常有效地使蛋白质变性,尤其能非常有效地破坏非共价键结合的蛋白质。这特点可以提高某些蛋白质的可溶性,其浓度可达10摩尔/体积。尿素也可用来制造硝酸尿素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:尿素是一种很好用的保湿成分,它就存在于肌肤的角质层当中,属于肌肤天然保湿因子NMF的主要成分。对肌肤来说,尿素具有保湿以及柔软角质的功效,所以也能够防止角质层阻塞毛细孔,藉此改善粉刺的问题。用于面膜、护肤水、膏霜、护手霜等产品中保湿成份的添加。添加比例为3-5%。南平农业尿素厂